原文:
随着美国各大学院校持续送出RDOffer,2018年申请季已近尾声!这号称“最惨烈申请季”,无论何方出了“哈耶普斯”,哪个地方出了“长春藤”,四海八荒的咨询机构争着发喜报,大街小巷奔走相告!
大大小小的中介公司天天都在滚动播出难以分辫的榜单!朋友圈、家长群、微信群各种各样牛蛙满天飞,各类Offer晒晒晒,各类家长喜极而泣!而看榜单的同学家长们都是咽着口水,啧啧赞赏!
出国留学行业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每年都会冒出不少小菜鸟学生家长。可留学顾问中介公司就是一个营利的商业主体,任何人都不是做公益的,为了争夺优质生源,想尽办法的用学生Offer做文章,想想还可以理解。但咨询机构发榜单的“技巧”,借你十双慧眼,学生家长们可能都看不怎么懂!今天学您留学小编就要和大家伙聊聊中介公司榜单后面的“玄机”!
牛娃效应,一人多发
所有的咨询机构都用这招,同一个学生拿取多所大学的录取时,中介公司会把这学生的Offer都分次发出来,发榜时会隐去这学生具体信息,中介公司解释为:通常是为了保护学生隐私。因而看榜的家长觉得这咨询机构很强,学生能得这多名校Offer!这是中介公司最常见的方式,哪个咨询机构还没有几个牛娃?机构也会最关注这类牛娃学生,TA们可以得到最好老师配备和时间。一个牛娃会申请15—20所院校,含括了综合性大学院校和文理学院;发榜单的时候,就这一个牛娃就会获得5—8枚大牛校Offer,假设一个机构有5个这样学生,你就会看到这咨询机构几乎美国前30名的大学院校都有榜单出现。所谓:春天种下一枚牛娃,夏天收获名校无数!
本研混发
有的中介公司是既做Master申请,也做本科申请。美高、本科和研究生三者录取标准和规则都有差异,且本科申请竞争也最为激列,申请难度最大,Master申请相对容易些。比方说,哈佛Ed院,国际生的录取比率是22%;而本科的录取率只有5%;另外的名校对于中国国内学生也是这比例;因而有的机构就会将研究生的Offer和本科录取的榜单,一起来晒,误会视听!
强调个体,忽视大数据
美国大学录取,虽然招生官员有一些任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GPA—本科成绩,标化考试托福、SAT或ACT、SAT2?AP;课外活动以及英语文书,留学推荐信等缺一不可;美国大学的录取,每年度都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例如美国Columbia2017申请季数据:
这个数据说明2017年申请季,哥大最低SAT学生分数是1410,中国国内学生的录取数据考试成绩要远远高于美国学生。90%的学生录取,都要基于这一些数据范围内,但偶尔也有招生官员任性和打盹的时候,出现低成绩高录小机率情况。于是中介公司在晒榜单时,却忽视大数据,常常会拿小概率个案讲故事:“SAT1450,逆袭进入哥大”看到此类的文章,学生家长们呵呵,就好啦!
只发历史案例
机构发榜时,不怎么会将TA们这申请季全部学生Offer都发上来,大多选择USNews排名60名以前。那些申请结果不怎么好的学生Offer,一般不发。这时,这一些学生作为分母都没有资格了!所以这样的数据就出来了:某咨询机构40%学生录取到前30名大学院校,70%录取到美国前50名院校;
你是我盘们里的一齐菜
正如开头说的,无论哪里出了“普哈耶”,何方出了“长春藤”四海八荒都争着发喜报!如果一个学生来自国内国际大学院系,所在院校发一次,咨询顾问机构发一次,外语培训咨询机构发一次,相关活动竞赛教导咨询机构发一次,呵呵呵,这社会真正应该感谢中国留学生爸妈,一个本国留学生得养活多少机构!得创造多少GDP!到了美国,还需要平衡多少中美贸易顺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