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戳!挺著名的美国留学中介机构,真心该认真来判定

原文:前两天收到一位失联好久的同事加好友申请,TA是从其他朋友那里知道我家孩子顺利攀藤,想咨询下有没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下。回想一下孩子申美国本科的全程,还真有不少心得。

原文:

  前两天收到一位失联好久的同事加好友申请,TA是从其他朋友那里知道我家孩子顺利攀藤,想咨询下有没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下。回想一下孩子申美国本科的全程,还真有不少心得。

  是DIY还是请顾问老师?找哪家顾问团队老师出国机构?什么样的顾问老师适合小孩?顾问老师能帮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本来“暗藏玄机”,学生家长有各种困惑太自然了,就像我早先觉得以自已的留学经历,20年英语做为工作语言的水平,孩子很明确的选校诉求,DIY申请应该没问题,信心满满的用二十年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制订好了申请计划。

  可是当孩子立愿校频繁出了一些负面新闻,加之专业挑选方向的不停调整,猛然的觉得了解一所学校,了解孩子的idea绝不是一件很容易一事。

  把专业一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美国大学高校尤其是排名30以内的大学院校一些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学校,不同的校园文化,治学理念,课程设置,优势学科,想整套地了解一所高校没有几天在学校网站上研究跟本不可能,于是想起了我经常会和我的客户建议的“把专业一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还是需要找个留学机构,对美国的大学及大学高校申请来个整体的把握。

  因而之后2—3月内的大部分周末几乎跑遍了北京城,拜访了七八家留学中介,参加他们的公开讲座,庆功会。这其中有做留学多年耳熟能详的中介机构,也有亲戚朋友提起的这几年的后起之秀,这些出国机构创办人的相关背景各不相同的,有名校海外留学生,美籍华裔也有纯美国人。价格也是从几万,十来万,几十万不等。

  面对这么多的选择,有时听一次公开讲座还不太足以搞清楚,还要和管咨询的顾问约见详谈。几个月拜访下来,才有了些初步的了解。

  有的机构的顾问老师基本是中国人,当中有些有过留学经历;还有一些出国机构的留学顾问团队老师几乎都是好学校毕业的外籍顾问;有的出国机构欢迎学生家长的积极介入,有的则更注意和学生的交流;有的是直接进主题谈专业文书,活动,选校,有的则是强调申请的过程是学生整理成长过往和思考未来的过程;有的是交钱则可以接受服务,有的则是要看学生巳有的标化在校成绩,还要面试才能决定收不收;总之大体的情况是收费低的相当于批处理,收费高的像是是精品班,一对一。

  我还观査到,一些中介机构申请排名前20大学高校成功的绝对人数和更为人数高些。最终我锁定了三家出国机构,他们的特点是基本都是外籍顾问老师,并且大部分是美国名校毕业,更为在意帮助学生在申请的过程里挖掘自己的潜力,至少在先期的接触中不太功利地谈一些学校申请结果的话题。

  当然每年的录取结果在全网或机构年鉴里都可査的到,可以作为比较性价比,是否符合预期的评判标准。

  顾问老师不是越贵越好

  三家备选中介机构选定后,更困难的一步是找一个适合的顾问!我的体会是绝不是越贵的顾问团队老师越好,头牌顾问老师名气大,申请的结果好,固然诱人,但要看和自家的孩子能否对上眼。

  比如某机构有位韩裔顾问老师在国内做了一些年,口碑特别好,一直是该出国机构头牌顾问团队老师,当时有位也在这个出国机构请过顾问团队老师的亲戚极力推荐他,建议请就请最好的,我自然也是如此的idea,于是咨询顾问给我孩子安排了一个午餐面试交流。都聊了什么小孩没详说,说对这位顾问没有来电的感觉,话不投机,韩裔顾问老师更喜欢带美国高中或国际部的学生,TA比较了解那个体系,于是双方放弃。

  此外两家出国机构强调顾问团队的概念,我还是坚持找个投缘的顾问老师极为重要,请TA们安排多见了几位顾问。特别幸运的是一家的顾问团队老师根据我家孩子的特点建议了一位第二梯队的顾问老师。

  TA们两人一见如故。这位美国姑娘常青藤大学高校毕业后来中国云南支教,热衷公益喜爱文学,和我家小孩有着一些共同的话题,在申请主文书的写作过程中,这一些共同的偏好和经历无疑有助于激发了孩子一些灵感和深层思考。

  我们最后选定的他家顾问出国机构是属于让小孩自己做主型的,不希望爹妈加入过多,所以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原则上不过司机的角色。

  印象中只开过一次家长讲座,介绍了一些申请流程,高校研究,定校,写主专业文书,学校要求的专业文书,ED截止日等。有效负责的出国机构每个顾问老师服务的学生非常少,所以有充分的时间和每个学生交流,挖掘个个学生的特点,在院校选择,专业文书构思选题上给于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

  在定选校名单时,非常注意学生的选择,只提供专业的建议,让学生自已做主选择喜欢的学校。

  最好能让孩子和校友接触

  还有一点映像特别深的是申请过程中,出国机构出色的校友网络也提供了特别大帮助。

  比如我家孩子在大学院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两所比较喜欢的大学,但这两所排名前20的高校在大陆录取人数特别少,在国内的校友也不多,热心的顾问老师联系到出国机构以往的毕业生,推了微信加好友,还利用假期安排了各方活动见面,让小孩和校友有深入接触的机会,从校友身上了解学校的文化,特点,评议,对小孩做ED的选择帮助特别大。

  大学四年的教育在校友的身上留下深入的烙印,通过接触校友可以直观地感受和该学校气场合不合,假若见过的校友你都非常喜欢,那十有八九也会喜欢这家学校。如若DIY,找到该类丰富的校友资源很难。

  总之,申请美国高校流程看似简单,DIY也好,请顾问团队老师也罢,个个学校的录取标准特别难说清楚,申请结果即靠实力也需要运气,做好自己该做的,别的交给命运!预祝每一申请者如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