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留学中心 > 西安 > 西安 >

谢学人完美讲解,西安美国留学中介,搞懂了这些重点细节才是真正是最实在的

原文:前两天收到一位失联好久的同事加好友申请,TA是从另外的朋友那里知道我家孩子顺利攀藤,想咨询下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下。回想一下孩子申美本的全程,还真有很多心得。

09/04 20:02 | A+

原文:

  前两天收到一位失联好久的同事加好友申请,TA是从另外的朋友那里知道我家孩子顺利攀藤,想咨询下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下。回想一下孩子申美本的全程,还真有很多心得。

  是DIY还是请顾问部老师?找哪家咨询顾问出国机构?哪样的顾问部老师适合小孩?顾问老师能帮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原本“暗藏玄机”,学生家长有各种困惑太自然了,有点像我最开始觉得以自已的留学经历,20年英语做为工作语言的水平,孩子特别的明确的选校诉求,DIY申请应该没问题,满怀信心的用二十年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制订好了申请计划。

  可是当孩子立志校频繁出了一些负面新闻,加之专业挑选方向的不停调整,猛然的觉得了解一所高校,了解孩子的idea绝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美国大学高校尤其是排名30以里的院校一些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高校,不同的校园文化,治学理念,课程设置,优势学科,想全套地了解一所高校没有几天在高校网络上研究跟本不可能,于是想起了我时常和我的客户建议的“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还是需要找个留学机构,对美国的大学高校及院校申请来个整体的把握。

  因而之后2—3月内的大多数周末几乎跑遍了北京城,探访了七八家出国留学机构,参加TA们的公开讲座,庆功会。这此中有做留学多年耳熟能详的咨询机构,也有亲戚朋友提起的这几年的后起之秀,这些中介公司创办人的相关的背景各不相同的,有好学校中国留学生,美籍华人也有纯美国人。价格也是从几万,十来万,几十万不等。

  面对这般多的选择,有时听一次公开讲座还不是特足以搞清楚,还要和管咨询的顾问老师约见详谈。几个月探访下来,才有了些初步的了解。

  有的出国机构的顾问部老师基本是中国人,当中有些有过留学经历;还有一些中介公司的留学咨询顾问几乎都是好学校毕业的外籍顾问老师;有的中介公司欢迎学生家长的积极介入,有的则更关注和学生的交流;有的是直接进主题谈专业文书,各方活动,择校,有的则是强调申请的过程是学生整理成长过往和思考未来的过程;有的是缴款就可接受服务,有的则是要看学生己有的标化在校成绩,还要面试才能决定收不收;总之大体的情况是收费低的大致相当于批处理,收费高的像是是精品班,一对一。

  我还观察到,一些咨询机构申请排名前20大学高校成功的一定人数和比较人数高些。最终我锁定了三家出国机构,TA们的特点是基本都是外籍顾问部老师,且大部分是美国好学校毕业,更关心帮助学生在申请的过程里挖掘自己的潜力,至少在初期接触中不是太功利地谈一些学校申请结果的话题。

  当然每年度的学校录取结果在全网或出国机构年鉴里均可察的到,可以作为比较性价比,是否符合预期的评议标准。

  顾问部老师不是越贵越好

  三家备选咨询机构选定后,更困难的一步是找一个适合的顾问老师!我的体会是绝非越贵的咨询顾问越好,头牌顾问老师名气大,申请的结果好,纵使诱人,但要看和自家的孩子能不能对上眼。

  比如某出国机构有位韩裔顾问部老师在国内做了不少年,口碑特别好,素来是该中介公司头牌咨询顾问,当时有位也在这一中介公司请过咨询顾问的亲戚极力推荐TA,建议请就请最好的,我自然也是这么的idea,于是顾问老师给我孩子安排了一个午餐面试交流。都聊了什么小孩没详说,说对这位顾问老师没有来电的感觉,话不投机,韩裔顾问部老师更喜欢带美国高中或国际部的学生,TA比较了解那个体系,于是各方放弃。

  还有就是两家出国机构强调顾问老师团队的概念,我还是坚持找个投缘的顾问部老师尤为重要,请TA们安排多见了几位顾问老师。非常的幸运的是一家的顾问根据我家孩子的特点建议了一位第二梯队的顾问部老师。

  TA们两人一见如故。这位美国姑娘常春藤院校毕业后来中国云南支教,热衷公益喜爱文学,和我家小孩有着一些共同的话题,在申请主文书的准备过程中,这一些共同的偏好和经历无疑有助于激发了孩子不少灵感和深层思考。

  我们最后选定的他家顾问老师中介公司是属于让小孩自己做主型的,不是很希望爹妈加入过多,所以整个申请过程中我根本上只不过司机的角色。

  印象中只开过一次家长讲座,介绍了一些申请流程,大学院系研究,择校,写主专业文书,高校要求的出国文书,ED申请截止等。有效负责的出国机构个个顾问部老师服务的学生特别的少,所以有充分的时间和个个学生交流,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学校筛选,专业文书构思研修课题上给与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

  在定选校名单时,特别关注学生的选择,只提供专业的建议,让学生自已做主选择喜欢的高校。

  最好能让孩子和校友接触

  还有一点映像特别深的是申请过程中,中介公司优秀的校友网络也提供了特别大帮助。

  比如我家孩子在院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两所比较喜欢的大学高校,但这两所排名前20的大学院系在大陆招生名额特别少,在国内的校友也不是很多,热心的顾问部老师联络到出国机构以往的毕业生,推了微信加好友,还利用假期安排了有关活动见面,让小孩和校友有深入接触的机会,从校友身上了解高校的文化,特点,评估,对小孩做ED的选择帮助特别大。

  本科4年的教育在校友的身上留下清晰的烙印,通过接触校友可以直观地感受和这个学校气场合不合,假若见过的校友你都特别喜欢,那十有八九也会喜欢该校。假设DIY,找到该类丰富的校友资源特别难。

  总之,申请美国大学院系流程看似简单,DIY也好,请咨询顾问也罢,个个高校的录取标准非常的难说清楚,学校录取结果即靠实力也需要运气,做好自己该做的,其它交给命运!预祝每一申请者如愿!
  

分享
推荐阅读